新闻中心


湖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湖北省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中部第一位,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

湖北是资源大省,除拥有丰富的磷、盐、芒硝、硅、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外,水、电等资源也很丰富,为全省石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2018年,全省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41亿元,同比增长8.1%;利润总额达292.4亿元,同比增长35.5%,高于全省工业16.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总体上看,湖北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走在了中部化工崛起之前列。

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北省石化行业以服务农业、支援农业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支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为了配套全省汽车产业的发展,湖北的轮胎、橡胶制品以及涂料等行业也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省内化工企业充分发挥磷盐等资源优势,磷盐化工产业又后来居上。但是受到油气资源短缺等条件的制约,湖北石油化工业相对薄弱。

“九五”以来,湖北省石化行业成就显著,先后建成投产了大峪口、黄麦岭两个矿肥结合工程、兴发化工移民搬迁工程和宜化“813”工程(年产12万吨合成氨、20万吨大颗粒尿素),以及双环联碱改造等一批国家及省重点项目;还相继完成了一批小氮肥、小磷铵企业的改扩建;对湖北双环氯化聚乙烯和博尔德邻法苯酐、宜化季戊四醇、武汉有机氯化苄等一批有机化工项目进行了改造和扩建;沙隆达的新品种农药、楚源的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系列等一批精细化工项目也陆续建成投产。

“十五”期间,湖北化学工业进一步加大了结构调整步伐,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1亿元。“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19.4%。2015年,全省规上石化企业1272家,从业人员约35万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8亿元,居全国第6位,较“十一五”末提升8位,跃居中部第1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量双翻番,主营业务收入是“十一五”末的2.43倍,资产总量是“十一五”末的2.03倍,湖北省已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重点石化企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全省化肥产量668.2万吨(折纯),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1位,占全国化肥总产量的12.2%。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磷矿石、磷肥居全国第2位,硫酸、日用塑料制品居全国第3位,合成氨、农药原药居全国第4位,氮肥、粘胶纤维长丝居全国第5位。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石化企业有8家,包括武石化、兴发集团、荆门石化和宜化等。

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武汉石化、荆门石化、江汉油田为主体的石油开采、石油炼制及石化生产基地;以宜化、武汉葛化、沙隆达、江汉油田盐化总厂等为主体的盐化工生产基地;以宜化、三宁为主体的氮肥生产基地;以大峪口、黄麦岭矿肥结合项目和新洋丰、宜化、兴发、三宁等为主体的磷复肥及磷化工生产基地;以沙隆达、楚源、武汉有机等为主体的农药、医药、染料及其中间体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湖北积极开展石化行业重大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推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成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企业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韩石化80万吨/年乙烯项目90%的主体装置实现了国产化,中石化湖北化肥分公司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为中国石化重点攻关项目。宜化集团粉煤连续成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大规模尿素生产,变压吸附脱碳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金奖,首套宜昌胶磷矿反浮选选矿工业化生产装置,成功地解决了胶磷矿不能生产磷酸二铵的世界性难题。兴发集团钠系磷酸盐生产工艺获全国化工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纯五硫化二磷以及磷系阻燃剂生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草甘膦生产工艺全国领先。全省湿法磷酸精制、硝硫基复合肥、己内酰胺、工业级磷铵、电子级磷酸等生产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