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我国石化业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国际产能合作前景广阔。这是记者从9月12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大会上获得的消息。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王强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140多份合作协议,中欧班列开行超过1万列。截至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已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50亿美元,与39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共建协议。其中,我国石化业主动作为,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在主旨讲话中介绍,5年来,中国石化企业积极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资源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生产制造等合作,形成了以上游业务为主,覆盖上中下游及贸易等领域的油气、石化、化工全产业链合作格局,取得了宝贵经验,保障了国内对石油、天然气、天然橡胶、钾肥等短缺资源的需求,也促进了石化产品的出口,并带动相关产业走出去,在此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批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公司。

另外,中国石化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先后成立了匈牙利、俄罗斯、伊朗等7个工作委员会,形成了中美、中俄、中阿、中伊等多本国别研究报告,与“一带一路”沿线的11个重点国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了中国石化国际产能合作研究院和“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中心,促成海外专利技术引进与合作、并购、投资、工程总包等多个项目。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韩勇说:“目前,我国油气开采对外投资累计超过了300亿美元,以文莱工业园区为代表的重大投资合作项目落地生根。2017年,我国石油类对外承包工程总额超过300亿美元,与埃及、俄罗斯等国家的多个项目合同额均超过了10亿美元,中匈宝思德经贸合作区成为我国化工行业在中东欧国际投资合作的明星项目。”

“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几种合作模式中,贸易合作和资源合作已经相对成熟和稳定,工程技术服务尚处于成长阶段,产能合作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未来要结合我国对外合作中“一带一路”、走出去和自贸区三大战略,促进企业实体从“要我去”变成“我要去”;深入分析第三国竞争力,最大限度避免投资风险;确定目标市场需求,就近消化,避免产能过剩;加强全球布局研究,避免引起新的贸易摩擦;关注软实力的走出去,更好地被国际市场接纳认可。

李寿生提出,全行业还要继续加快推进“四大集群”和“四大基地”总体战略,即加快组织资源合作类、产能合作类、节能环保类和生产性服务业类的四大产业集群,积极构建中东石化产能合作基地、东南亚石化产能合作基地、中亚俄罗斯产能合作基地、中东欧产能合作基地四大基地。这也是石化联合会今年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源:中化新网)